芬兰人口仅有500多万,但是他们的教育却一直领先全世界, 世界经济论坛多次把芬兰的高等教育评为全球最佳。
并且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是痛苦的,机械的。芬兰的孩子,没作业、不考试,并且在在学校小学生每天更是有75分钟的休息时间,而且是满七岁才入学。
所以在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幸福感报告》中,芬兰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
那么芬兰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呢?
不同国家的国情也不同,自然教育方式也不能很照抄照搬,不过芬兰教育孩子的3点秘诀倒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1、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在芬兰的教育当中,会把阅读与写作视为极重要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会要求孩子每天都要阅读。
但是不规定孩子要看什么,而是鼓励去读自己想看的书,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让孩子对阅读这件事情有充分的兴趣。
芬兰对于阅读的重视,其实从图书馆就可以看出来。在芬兰,有80%的人有去图书馆的习惯,每年造访图书馆的人次多达4000万。
而且大多数图书馆设计都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随处可见的可爱玩偶,娃娃及装饰。
2、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贬低孩子
我们在孩子数学总是学不好的时候就会说,这孩子不适合学数学,没有数学天赋。但是芬兰的老师会说:
“ 我们会尽可能多地检查,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不会认为是那个孩子的问题。
如果他对玩小汽车有兴趣,我们会用小汽车来教数学,我们会数乐高积木,我们会去杂货店。
我们悄悄地把数学引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里,然后数学就会变成擅长之物。 ”
其实小孩子的思维是很容易受到大人影响的,如果大人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那么孩子就会给自己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自暴自弃。
采用积极的引导去教育孩子,放大孩子的长处与优势,而这正是芬兰教育出色的地方之一。
3、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在芬兰,学习这件事其实从来不和生活脱节。课本对于我们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于芬兰的孩子却可有可无。
其实孩子天生就会生活感兴趣,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感觉好奇,比如水为什么会结冰?为什么树叶会变黄?
所以芬兰的教育是站在孩子角度上出发的。所以想要让孩子掌握建筑知识的时候不是让他们背诵知识点,而是会为孩子出一个好玩的题目,飞机失事,为幸存者设计一座建筑。
孩子就会利用自己的理解去搭建,比如搭一个帐篷,中间不会太热,周围是海滩,再造几棵树,幸存者还能找些果实,或者是把飞机的残骸画成了粉红色……
对孩子来说这这是一个游戏而已,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学会了如何把材料粘合,不会散开;如何掌握平衡,不让飞机倒下……
以及学会如何搭建建筑,懂得基本的建筑原理,最终学会欣赏、理解建筑。
4、知识很重要,人格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芬兰,大人是对小孩子是同样尊重的,在吃饭的时候,校长也会排队在孩子的后面,让孩子知道平等、公平和尊重。
在芬兰,孩子们在7岁之前,学校会非常重视他们的社交习惯,比如,学会交朋友,学会尊重他人,比如,自己穿衣服。掌握语言的丰富性以及沟通能力。
芬兰的教育方式,有值得你借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