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窦太后疼爱小儿子刘武。但,这绝不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窦太后,在很多影视剧中名叫窦漪房。其实这并不是编剧的杜撰,在唐人所著的《史记索引》中就出现了这个名字。不过《史记索引》的可靠性,是有争议的。咱们在这篇小文里,还是叫她窦姬、窦皇后、窦太后吧。
窦姬本来是吕后的宫女,在惠帝时、吕后已经是吕太后期间入宫。一次,吕后以宫人分赏诸王,窦姬和另外四名宫人一起被送到代国,受到代王刘恒的宠爱,生下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三个孩子。
惠帝死后,吕后称制,立了两个小皇帝做傀儡。吕后死后,大家们清算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后来刘启被立为太子,窦姬母因子贵,也被立为皇后。
吕后是一个很出色的女政治家。但她当权期间,打压、杀害刘氏宗亲。对刘家人来说,女主当权,简直是梦魇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女主能够当权?跟皇帝年幼不无关系。惠帝刘盈继位时十六岁,前少帝刘恭继位时五岁,后少帝刘弘生年不详,但确定很年幼。
当小皇帝坐在宝座上当傀儡、吕后操纵国家大权的时候,窦太后,当时还是窦姬,是亲眼看着刘氏宗族有的被杀、有的被囚禁、有的被侮辱、有的忧惧自尽……连带着他们的王妃、王子也悲剧。所以,要尽量避免女主专权、尽量避免小皇帝继位,这一定是她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想法。
窦太后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历史上对他的出生日期记载不详(汉朝好像不太重视这个,很多重要人物的出生年份都没有记载),应该是文帝刘恒继位之前就出生了。并且刘武也很有才能。七国之乱时,他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
而景帝刘启的儿子们呢,最长的是栗姬所生的刘荣,次子是栗姬所生的刘德,三子是栗姬所生的刘阏于——栗姬是个轻狂浅薄的女人,和窦太后的长女馆陶公主刘嫖久有芥蒂,还拒绝善待景帝的其他儿女。在她失宠后,连带着三个儿子也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其实刘荣本人是否贤德,历史上并没有定论。因为他到死时才二十三岁,品质才能还没有机会充分展露。
刘荣没有机会展露才德,比他小的弟弟们当然更没有机会。和这些贤蠢未定的年幼孙子们相比,窦太后当然更倾向于年长的、有才干、有功劳的小儿子刘武了。
至于说“父死子继”是传统?笑话,老太太凭什么守着这样的传统?她的老公汉文帝刘恒,就不是“父死子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