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磋商是指采购人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后,为了寻求最有利的采购合约,通过面对面磋商的方式,与有能力向采购人提供所需物品或服务的潜在投标人进行商谈达成购买合约的一种方式。
公开招标是指采购人面向全社会公开采购信息,履行必要的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投标人进行评审,选出中标人实施采购,属于常用的采购方式。
竞争性磋商和公开招标的特点
竞争性磋商的特点
1.灵活性高:在需求难以确定、技术早期阶段或技术已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竞争性磋商更适合进行采购。
2.批量小:通常适于小的采购项目,总价值不超过采购组织规定的起点价格,并需要逐步协商、调节的采购项目。
3.具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采购人充分倾听投标人的意见和逐步交流,以解决诸如性能价值、质量特征、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公开招标的特点
1.程序规范:公开招标程序严格规定,在程序上要求更加明晰,有利于防止非正规程序造成的误解或偏见,可以大大增强采购的透明度,保证公平竞争。
2.竞争激烈:来自各行各业的大量投标人相互竞争,可谓是最大程度的压缩产品或服务价格。
3.结果权威:以评审委员会的结果为准,其评选结果可以使全社会通过网络获得,使得中标方获得一定的声誉和荣誉。
竞争性磋商和公开招标的流程
竞争性磋商的流程
1.发布招标公告:根据需要,发布采购公告,并在采购组织网站等平台上通报所有相关信息;发起邀请通知书或预选通知书,通知有资格参与磋商的投标人。
2.磋商前会议:采购人和所有被邀请的投标人在会议中说明采购要求,讨论磋商的流程、方法和时间表;由采购人纂写磋商记录,记录每个投标人的解决方案、价格等。
3.逐步磋商:采购人在会议中一步步地与投标人讨论,逐步了解每个投标人的解决方案、资质、经验、价格等。这个过程中,采购人可以要求投标人提供具体的技术说明或更详细的项目价格预估。
4.提交书面建议:投标人需要提交书面解决方案和价格的详细描述,并且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文件或书面陈述支持他们的磋商。
5.确定中标人:采购人根据提供的书面建议分析,并根据遵循的法规,选出最有利的中标人。采购人需要将这一信息提交给参与磋商的所有投标人,并在双方签署协议后,采取具体的行动。
公开招标的流程
1.预公告:采购人在招标开始前,在招标媒体和政府采购网站上发布公告,说明所需产品或服务信息,并邀请投标人通过网上报名表达意向;
2.招标公告:采购人在公告中公开招标信息,并公布招标要求、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的售卖、开始和截止时间,以及报表格式等要求;
3.资格预审:采购人根据公告资格预审要求,选择符合资格的投标人,为其提供招标文件、申请表等文件,申请人需要填写资质、技术、经验、财务等情况,并开证明材料;
4.答疑:在报名结束和截标前,采购人必须举行答疑会议,回答报名人提出的关于招标文件的疑问;
5.向外公开:采购人向所有投标人公诸信息,并根据要求逐个拆开快递来的上述文件、清点文件完整性,检查投标邮戳是否过期,以及文件是否完整;
6.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独立评估各家公司的报价、质量和技术;
7.确定中标人:评选委员会依据第六步的信息,对报价及各综合因素进行权衡,最终确定中标人,并颁发中标通知书。
竞争性磋商和公开招标的适用情况
竞争性磋商的适用情况
竞争性磋商适用于采购活动主要是基于性能未解决问题或一些性能领域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情绪。
公开招标的适用情况
公开招标适用于货物、工程和服务投标人竞争性较强,采购标的需求量大并且相对比较稳定,投标人具有良好的经验和管理能力,相对稳定和已知市场价格,非关键业务等情况。
竞争性磋商和公开招标的优缺点
竞争性磋商的优缺点
优点
1.灵活而有针对性:磋商以磋商参与者为中心,具有灵活性和有针对性的协商特定需求,满足特定难以满足的采购活动。
2.节约时间和成本:磋商更适合小规模的采购,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3.交流更充分:在采购过程中,可以与投标人进行直接交流,讨论诸如性能价值、质量特征、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缺点
1.可能会破坏竞争性:一些潜在的投标人可能会在早期被淘汰出局,破坏了竞争性。此外,磋商过长也可能影响采购程序继续运行。
2.采购过程难以控制:在竞争性磋商过程中,采购人必须以某种方式控制磋商过程,以确保采购达成协议的期望结果。
3.磋商记录的准确性不能保证:采购人需要编写磋商录音、视频、文字等记录,以确保磋商过程得到监控,而对于磋商过程的准确记录也需要采购人付出良好的编写责任和技能。
公开招标的优缺点
优点
1.竞争激烈:公开招标的方式同时向大量投标人开放,很好地构建了竞争环境,可实现压缩采购成本。
2.可评估性和稳定性:评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大增加了中标的制度影响力,也能更多地体现针对海内外投标人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意义;
3.可覆盖的价值范围较大:适用于商品贸易、建筑和工程勘测、资源开采等广泛领域。
缺点
1.实施时间较长:公开招标的实施过程较繁琐,通常耗费大量时间并可能对采购团队没有经验的组织产生困难。
2.采购成本高:在细节上,招标文件的准备、投标人的报价和繁琐的评选过程都会增加实施采购的时间和成本。
3.不适用于固定期限的需求:对于一些固定期限性的资产或服务,公开招标往往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无法及时满足采购人的需要。
结论
竞争性磋商和公开招标各有利弊。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应根据需要、成本、时间、资源、风险等方面的量化参数,灵活选取适合采购的采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