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天地 > 故宫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

故宫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

阅读量:5848 时间:2023-09-29 19:25:41 作者:旗雅惠

摘要: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运动,长得非常肥胖。他甚至一度肥胖到,出行时都要有2个太监搀扶。

紫禁城完工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开放于冯玉祥驱逐溥仪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 我们常说的故宫,是指1925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的故宫博物馆,人人都可参观故宫的历史已有95年了。

但在1925年故宫博物馆诞生之前,紫禁城做了明、清两代500年的政权中枢。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紫禁城是如何修建的? 以及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为何在位仅仅240天,至今仍被奉为圣人?

紫禁城的诞生

谈起紫禁城,甚至整个北京的兴起,都绕不过一个人——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大将徐达的女婿,受封在北平府的“燕王”。

太子朱标猝死后,朱元璋绕过所有子嗣,选中了长孙朱允炆。 朱允炆不成熟的“削藩”举措,又引发了朱棣的“靖难之役”。

朱棣攻克南京后,改“北平”为“北京”,“北平府”为“顺天府”。并开始了对北京,以及紫禁城的筹备工作。紫禁城的建筑材料,都选自明朝最优良的产地:

比如:上好的楠木,来自遥远的岭南;苏州烧制的金砖,自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保和殿后最大的丹陛石,来自北京房山。

紫禁城所需的木材、石料,倾大明朝举国之力,也用整整11年才筹备齐全。

至于耗费的人力,更是无法计量。为了砍伐大量楠木,无数山民、猎户,丧命于原始丛林。因此,时人称之“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前文所说的丹陛石,更是重达150吨。 那没有现代机械,古人是如何运到数十里外的?

当时的民夫、工匠,从房山到故宫,每隔1里就打1口水井。在最寒冷的腊月天里,上万民众挑水泼路,凝结成光滑的冰面。然后在冰面上,拉着150吨的丹陛石,一点一点挪到紫禁城。

因此,自朱棣下令修建紫禁城起,历时整整14年,明、清两代沿用500年的皇城才正式完工。

紫禁城的登基

明成祖修建了紫禁城,但在紫禁城第一个登基的却不是朱棣。 建文帝销声匿迹后,朱棣是在南京奉天殿登上的皇位。

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运动,长得非常肥胖。他甚至一度肥胖到,出行时都要有2个太监搀扶。

朱棣始终觉得,嫡长子朱高炽,和自己完全不像。 自己南征北战数十年,长子却喜欢儒生;自己弓马娴熟,长子胖得走路都要人扶;自己远征漠北、万国来朝,长子就想保境安民、做 守个成之君。

因此,即使朱高炽是嫡长子,26岁就做了皇太子监国,但地位也并不稳固。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朱棣单纯不喜欢这个长子。

早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炽留守北平城。在外征战的朱棣,就暗示次子朱高煦:“世子身体不好,你就多多努力吧”!朱棣的纵容,让朱高煦吃了定心丸。

朱高煦有多轻狂呢? 他在汉王府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天策军”,自比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打下大唐半壁江山,李渊就是封次子为“天策上将”。

最终,在继承权发生冲突时,李世民带着“天策府”800精锐,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囚禁了唐高祖李渊,成为了唐太宗。

除了弟弟朱高煦嚣张外,朱棣对朱高炽也不放心。朱棣北征蒙古时,就派胡濙去监视朱高炽,看太子有没有逾礼的行为。

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 ——《明史纪事本末》

朱高炽做了21年皇太子,却没过1天舒心的日子。 父亲朱棣时时敲打,弟弟朱高煦虎视眈眈,自己还要战战兢兢保障北伐后勤。这样长期的压抑,造就了朱高炽的短命皇帝生涯。

明仁宗的放纵

朱高炽登基后,一改朱棣做法,开始了休养生息。

他的举措主要有四点:1.朱棣流放的官员,特别是建文帝一朝臣子,尽量平反、释放;2.下西洋的宝船,耗费钱财甚巨,停止郑和船队的行进;3.减免民众赋税,鼓励农耕、经商;4.对蒙古转攻为守,放弃关外卫所,减少军费消耗。

朱高炽的做法,让大明百姓有了生息的机会,国库、民生迅速改善,史称“仁宣之治”。

但推行仁政的同时,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朱高炽,也在登基后放飞了自我。 过于肥胖的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只做了300天皇帝就驾崩了。

对于朱高炽的猝死,《明实录》、《明史》并未记载死因。但在众多杂史、明清笔记中, 肥胖过度的朱高炽死于纵欲过度,再结合他压抑的太子生涯,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但朱高炽300天的皇帝生涯,并未影响人们对“明仁宗”的评价。由于朱棣连年北征蒙古,朱高炽长期监国,他的政治理念早就在20多年太子生涯,灌注到了大明朝中。

《明史》评价朱高炽:【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在位仅仅1年,善于用人、推行仁政。如果不是早崩,就又是一场“文景之治”。

自宋之后,有“仁宗”称号者,首推“宋仁宗”,其次“明仁宗”,至今仍是被传颂的仁爱之君。 至于“元仁宗”、“清仁宗”,名不副实者也。

相关阅读
紫禁城和故宫是一个地方吗(说明紫禁城和故宫的关系)

紫禁城和故宫是一个地方吗(说明紫禁城和故宫的关系)

综上所述,紫禁城和故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紫禁城是一个古建筑群的总称,而故宫则是其中的一个宫殿建筑群。两者都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符号,特别是故宫,更为全球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徽之一。游客在深度游览这座宫殿建筑群时,可以理解它与政治、文化、历史的背景,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皇家制度的重要影响。...

2023-08-07 查看全文 >>

紫禁城建造始创者(揭秘紫禁城建设的发起人和主要设计者)

紫禁城建造始创者(揭秘紫禁城建设的发起人和主要设计者)

总之,明太祖朱元璋是紫禁城建造的始创者,他亲自参与了紫禁城的规划和设计,并注重细节。紫禁城的存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的象征。...

2023-07-31 查看全文 >>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古人结婚为何定在黄昏时候举行)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古人结婚为何定在黄昏时候举行)

古代人的婚礼基本上都是晚上举行,这跟我国的传统也有很大关系,古代一般都是早上接亲,而晚上拜堂,基本上都是黄昏之后才举行婚礼仪式。古代拜堂之后,基本上就是送入洞房。相信大家在很多电视剧当中也有看过古代人结婚的仪式,也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具体的时间,古代结婚的礼仪确实比较多,主要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每一个流程都特别重要的,基本上遵循的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查看全文 >>

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清朝八旗,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清朝八旗,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清朝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镶黄旗在八旗中居于首位,而上三旗的地位高于下五旗。也就是说上三旗剩下两旗之间没有地位之分,下五旗之间也没有地位之分。...

查看全文 >>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详细介绍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详细介绍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杰出的艺术家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作品不仅卓越,而且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看全文 >>

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吗(穆桂英的历史真实性与争议讨论)

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吗(穆桂英的历史真实性与争议讨论)

尽管穆桂英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她的故事及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无论她是否真实存在,她的勇气和机智的确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穆桂英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她的故事表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女性也能够在战争中担任重要角色,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对于我们现在的世界,穆桂英的故事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查看全文 >>

淄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淄博旅游景点推荐与游玩攻略)

淄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淄博旅游景点推荐与游玩攻略)

淄博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城市。通过参观上述景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淄博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感受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如果你来到淄博,一定不要错过这些优秀的景点,希望你会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查看全文 >>

中国古都有哪些城市(罗列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都城市)

中国古都有哪些城市(罗列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都城市)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不过其中的中国古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瑰宝。这些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值得我们去认真维护和传承。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关注中国古都的历史和文化,一同探究其中的深厚底蕴。...

查看全文 >>

不适合戴猫眼石的人群(解析猫眼石的适合人群与注意事项)

不适合戴猫眼石的人群(解析猫眼石的适合人群与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猫眼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美好而独特的佩戴方式,但是对于特定人群,也需要注意佩戴猫眼石时的风险和禁忌。如果您对佩戴猫眼石有任何疑问,最好请您的医生或珠宝店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查看全文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宋濂(朱元璋杀宋濂的历史原因解析)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宋濂(朱元璋杀宋濂的历史原因解析)

朱元璋杀宋濂这个历史事件,对于明朝和中国历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个事件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也使得明朝的巨大贡献家和政治家宋濂因为一时的误解和意见分歧,失去了生命和声誉,成为了历史的悲剧。...

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