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士兵为何被射中一箭就倒地而亡?弓箭的致死率这么高吗?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打仗场景,那打仗肯定就有弓箭手躲着射箭,通常一箭过去,对面就倒地一个,小小的弓箭真的那么厉害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弓箭的杀伤力,理论上,古代弓箭的射程是在150米。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这个有效距离上的杀伤力是有限的。尽管一些比例大的射手可以用强弓射到400米,但大部分士兵没有这么强大的装备和体力。
尽管可以射穿盔甲,但是一箭射死敌人是非常困难的,在战场上,将士们的肾上腺激素上来的话,就算心脏挨了一箭,被箭矢射穿,都可能会在临死前再砍死个敌人,远远达不到被射中就死亡的地步。
古人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就算射中了敌方,一根小小的箭也杀不死人,于是后汉时耿恭发明了"毒箭"。中箭者,皮肉烂,烂到五脏而死,
你要是中了毒箭敢乱动,毒素就发作越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里中箭的士兵,不管有没有伤及要害,都得马上倒地。
紧接着人们又发明了金铠铁甲,上有办法下有对策,让你的毒箭射不进来不就行了吗,这就要求箭必须更具穿透力。改进后的箭镞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
三国时期,诸葛亮还发明了著名的"诸葛连弩",一次可以发射10支箭,火力十足,并且这个箭是特制的,非常大,能把车马给射穿了。不过制作材料太贵了,无法大量生产,逐渐失传。
西楚霸王项羽凭借一把"霸王弓",征战数十年,赫赫有名。霸王弓的弓身是用玄铁打造,相传光重量就达到100多斤,弓弦是用一根黑蛟龙的背筋制成。此弓不畏冰火,刀剑难伤,加上项羽精湛的射箭技巧,在马上仍然轻松杀敌。
但是弓箭的致死率却是另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因为伤势太重,而是因为伤口感染在古代很难医治。如果是一个被地方用箭伤的士兵,只要不是重要的内脏或者大动脉受伤,军医还是会抢救一下的,但是古代的医学技术只能允许他们硬生生把箭拔掉,过不了几天就会因为伤口感染而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