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存在。普遍认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是21世纪得到认可较多的说法。
但是对于龙的存在其实是似有似无,一些民间传说更是为其增加了神秘色彩。
《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科学家认为,长角的龙是上古先民虚构的形象,只存于神话传说之中。
但是古籍说帝舜和夏代有饲养龙的活动,以龙作氏族的族名。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不管怎么说,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是没有办法证明龙的存在,毕竟传说只是传说,但是我认为龙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十二生肖,比如舞龙灯。
其实到现在为止,不管龙是真是假,已经无所谓了,毕竟对于图腾和信仰,没必要刻意的求证其真实性。
对于龙,你认为是真实还是虚构呢?
欢迎留言评论(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