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其先民是古代东胡族人,大约在公元4世纪至5世纪间自辽东地区向西迁移至黑龙江中游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契丹族逐渐壮大并建立了大辽国,统治着华北、东北大片地区。然而,13世纪初的蒙古入侵,让契丹族和南族继承人建立的金朝相继灭亡,契丹族逐渐消亡在中原文化的主流之中。
契丹族现今分布
现今,契丹族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没有自我认定的自治区或州,但在中国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省份也有分布,部分甚至加入了回汉族人民的行列。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统计,契丹族总人口为92,246人,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总数的0.007%。他们大都居住在东北地区,其中吉林省的松原市及其周边地区是契丹族的主要聚居地。
契丹族文化传承
即便契丹族今天的人口数量不多,但他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度却很高。一些曲艺、织锦、刺绣、陶器、酿酒等传统技艺得以保护并得到更多的人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契丹织锦,该锦绣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很容易被认出来,因为线条鲜明,花鸟图案栩栩如生,线路清晰,色彩绚丽,被称为“生动的图画”和“活字画”。
在音乐上,契丹族也有自己的曲艺,例如箭舞、合唱、宴乐等多种类型,其中箭舞是契丹族的代表作。箭舞,顾名思义,是一种舞蹈,但是有严格的动作流程,手持弓箭的表演者需在招式上小心翼翼,以便展示出一名猎人的真正本领。
除此之外,契丹族还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风味独特的契丹美食如炖酿肉、烤全羊、手撕无花果等都有着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地域性魅力。
总结
契丹族通过传承文化积攒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又成为了新时期中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契丹族的锦绣技艺、箭舞、独特的美食文化等重要传统都保留下来,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好让这些文化得以在新世纪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