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天地 > 故宫第一位皇帝(故宫第一位皇后是谁)

故宫第一位皇帝(故宫第一位皇后是谁)

阅读量:1374 时间:2022-11-11 02:25:31 作者:通洁玉

摘要:故宫是大明王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得天下,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王权,也为了更好地守卫北疆,于是迁都北京,由于明朝皇帝子孙对国家管理混乱,民间疾苦,众地揭竿起义,此时的北疆辽人努尔哈赤也受够明朝压制,选择起义,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成功策反吴三桂,里应外合功入山海关,夺得紫荆城,此时,正

永乐大典恐怕是现代人知道“永乐“一词的重要来源,永乐是朱棣的年号,这位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帝王,却在晚年决定迁都,将首都从安逸富庶的南京迁往前线的军事重镇北平。这不仅让当时的众臣百官不解,也让后人对这一行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当然,要判断这一决定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先了解朱棣的生平。

能力渐露,手握重兵

朱棣虽然生于南京,但正值元末,其父朱元璋此时正与劲敌红巾军陈友谅斗争正盛。朱棣生逢乱世,观其一生,十岁就受封为燕王,二十岁就藩北平,其三十岁(1390年)大破北元军, 朱元璋称其为:“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自此燕王得以由朱元璋受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这也是其逐步得到权力的开始。此后的几年,年轻力壮的朱棣开始他一生的快速崛起。 1393年受朱元璋的命令,北平地区的军中事务除启奏朝廷外,也要报给朱棣。1396年北征大漠,至彻彻儿山,大胜而归。

1398年 ,在另一个掌握军权较大的晋王死后,朱元璋更是命其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率诸王防备边患,其权力也达到了即位前的顶峰。虽朱元璋多疑,可对于自己最能干的儿子,也是赋予了很高的信任, 即“攘外安内,非汝其谁“。

侄子继位削藩,朱棣起兵靖难

因为太子朱标风寒病逝,按规矩朱元璋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虽然对于朱棣有所信任,但朱元璋还是在遗诏中称各藩王不得进京,众臣皆听朝廷中央命令。

这也显示出在朱元璋死后,朝廷中央对于藩王的抑制态度。而从小学习儒家的朱允炆即位,性格温柔的他认为新生的明朝,各藩王的力量有些过大,于是任用主张削藩的儒学家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并以此开始削藩。

各位藩王,也就是朱允炆的叔父们,纷纷被废,这让掌握大权的朱棣有些害怕。他暗中开始准备夺权。称病后开始秣马厉兵,被发现后,幸得其旧部通知,反以装疯卖傻骗过来抓捕他的朝廷官员并反杀之。

随后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为由,发兵夺权。虽然发难后的前两年于朝廷兵来回拉扯,损失过重,没有太多的进展。但终于在第三年,有告密信自南京朝中发来,称南京空虚。这使得朱棣一鼓作气,再次发兵南征,一鼓作气,拿下南京。

朱棣于1402年攻下南京后,继承皇位,先是捕杀了一批官员,再是恢复旧制,取消朱允炆在位期间的改革。之后则是开始了他对于国家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开创的“永乐盛世”,使得明朝实力达到巅峰,也有人说超越汉唐。

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七下西洋,北征蒙古,南控交趾,中华一统,这不禁让人感叹永乐盛世远不输于贞观之治。

而朱棣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做出了这辈子最后的重大决定,也有可能是明朝建立以来最大的决定,即迁都北平。接下来的三年朱棣一年一次北征,力图稳固北方局势。最后这位戎马一生的永乐大帝,终于在第五次北伐的路上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为何迁都北平,到底是福是祸?

历史总是不可预估的,在迁都北平后,明朝由盛转衰,让人们对于这位辉煌一生的皇帝在最后时期作出的重大决定产生了怀疑。关于迁都的合理性,正确性。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分析究竟迁都是否合理?

定都发迹之地,稳固直系继承

正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兵变即位后,上演“杯酒释兵权“的戏码。 对于朱棣的帝位,毕竟其虽有实力,可终究还是地位不正 ,通过暴力夺取的帝位,在讲求礼仪规矩的时代,其即位后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加上回忆起之前与晋王的兄弟斗争,感觉自己不再年轻力盛的朱棣,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作为曾经手握军权的藩王因夺权而登上的帝位,所以他大力削藩,设立东厂,内阁,巡抚,这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央。但他还是不放心,想要选择迁都。


首先北平是朱棣的发迹之地,这里他经营了多年,也是他夺权时的大本营。纵观其一生可以说自他开始参与权力斗争起,加上连年征战北方,北平已陪他走过了大半人生。

他经营多年北平,就算当年他武装对抗朝廷,空虚的北平城在一群老弱病残和朱棣儿子的带领下,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 也能“人人欢悦”,充满斗志,另外还有“北地降者众多”的现象。

结合以上的种种因素,终于让朱棣不顾众臣反对,离开了富庶温和的南京。从结果上看,经过各种操作加上定都北京,确实把接下来的两百年大明皇位都牢牢放在了朱棣的直系儿孙手上。所以在这一点上,朱棣这个决定是十分成功的,从他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必然的。

当时的首都南京,虽然富庶,但要政权稳定,还有一个大问题。北方常年征战,全国的兵粮军马集于北平甚多,而朱棣握军权起势,知道军权的难以掌控。

直接迁都北京,朝廷对于兵力管辖可以说尽收眼底,也让朱棣的子孙直接掌握兵权,可以说实实在在地继承皇位。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后的几百年, 明朝没有出现下一个“朱棣”,也没有历史上的掌握军权威胁皇帝的权臣。

所以,从这一点上,朱棣作为一位皇帝,在解决内忧的问题上,也是十分成功的,他解决了许多朝代都出现的分权问题,给中央集权赋予了巨大保障。

天子守国门

至于人们认为朱棣迁都是巨大错误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事件,也是当今认为迁都是巨大战略错误的重要依据。当时朝内腐败不堪,大明居然在土木堡大败而归,而北方势力自土木堡之变后,挥师南下,由于朱棣迁都,首都北京过于靠前,没有发挥大明具备战略纵深的条件。

直接导致北方势力包围京城,兵临城下。虽然京城保卫战胜利,但 经此以后,实力遭到巨大损害。国家威慑也巨大降低,东北地区势力抬头,更为以后的大明覆灭埋下了种子。

从朱棣的角度出发,自朱棣戎马一生,他已经打了一辈子的仗了,在他看来,北方的蛮族虽然十分活跃,但终归不是大明的对手,年轻时就一直在赢,即位后,以进行了两次北征,可他绝对还不够,他总觉得北方的那头恶狼需要更大的威慑

于是,迁都吧!把首都直接北移,这样扼制他们的能力会更强,更好地防止北方的频繁骚扰。能论证这一点的,就是在迁都后,不同之前的规律,直接连着3年进行了次远征。

可是,在朱棣死后,居然会有土木堡之变这种事,是朱棣没想到的,朱棣的设想是建立在大明对于北方的压制下的,他受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局限。赢了一辈子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大明会弱到大败给这些蛮人。

自然也不会想到当双方力量变化时,北平作为首都的致命缺点。 从这一点来看,朱棣考虑的问题确实不够全面,受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局限,做出了一个不够稳重的选择

结语:

本文至此,总而言之,从朱棣的心理,解决内忧,外患,国家发展以及后世影响上分析了这一行为,认为朱棣迁都,确实是对当今的中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是陆权文化的强大发展;第二,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内忧,却由于自己思想局限,让外患成为大明破灭的诱因。第三,大体上形成了当今中国的版图局势。

若让笔者下个判断,大明虽然因为土木堡之变大受挫折,但土木堡的失败在根上因为朝廷的腐败,这绝不是朱棣迁不迁都能影响的, 在笔者看来,这是朱棣的心中的宏图大业的选择,这绝不是一个战略错误,而是一个皇帝对于国家发展长期规划的关键一步,是成功的。

相关阅读
故宫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

故宫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

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运动,长得非常肥胖。他甚至一度肥胖到,出行时都要有2个太监搀扶。...

2023-09-29 查看全文 >>

紫禁城和故宫是一个地方吗(说明紫禁城和故宫的关系)

紫禁城和故宫是一个地方吗(说明紫禁城和故宫的关系)

综上所述,紫禁城和故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紫禁城是一个古建筑群的总称,而故宫则是其中的一个宫殿建筑群。两者都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符号,特别是故宫,更为全球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徽之一。游客在深度游览这座宫殿建筑群时,可以理解它与政治、文化、历史的背景,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皇家制度的重要影响。...

2023-08-07 查看全文 >>

为什么故宫晚上不能留人(故宫没有开放的地方多恐怖)

为什么故宫晚上不能留人(故宫没有开放的地方多恐怖)

故宫晚上是绝对不会开放的,所以晚上的故宫你是看不到活人的,只有一只只的大狼狗在里面看守。现在故宫晚上有人住吗晚上应该是没有住的,因为基本上没有人敢住进去,其中的.各种文物要是出了事情也不好说,所以晚上都是放狗进去看守,安保人员一般都住在外面。更重要的一点是,故宫的阴气很重,晚上会发生很多诡异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故宫灵异事件传出来了啊。...

2023-02-18 查看全文 >>

故宫冷宫为什么不开放(故宫中冷宫从不开放的真相)

故宫冷宫为什么不开放(故宫中冷宫从不开放的真相)

冷宫我们都很熟悉,经常能够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听到这个地方,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关押一些失宠的或者是烦了很大错误的嫔妃们所居住的地方,很多人都会说故宫不对外开放是因为里面去世的妃嫔太多了,阴气比较重,所以才不对外开放。其实不然,溥仪曾经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提到过冷宫不开放的原因,书中说的是因为故宫常年失修,里面非常的简陋。...

2022-12-23 查看全文 >>

中国最后一位皇后(中国最后一位皇后的孩子)

中国最后一位皇后(中国最后一位皇后的孩子)

婉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婆,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上的最后一位皇后,按理来说,身为末代皇后的婉容,本该拥有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可是由于历史原因,末代皇后婉容的人生,恰似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一样跌宕起伏。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度,婉容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后,全名叫郭布罗·婉容。...

查看全文 >>

明朝为什么不灭了北元(朱元璋为什么不灭了北元)

明朝为什么不灭了北元(朱元璋为什么不灭了北元)

是因为灭不掉,驱逐蒙古人后,蒙古人逃到大漠,汉族作为农耕民族,缺少马匹骑兵,不具备灭亡蒙古的能力,光是后勤就可以把明朝直接拖垮掉,而且得不偿失,灭掉了蒙古又不能占领那块地方,对于汉族来说,那就是一块无用的土地,灭掉了蒙古还是会有其他游牧民族崛起的。...

查看全文 >>

陈世美是哪个朝代的人(陈世美是不是历史人物)

陈世美是哪个朝代的人(陈世美是不是历史人物)

陈世美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距今1100多年了。陈世美确有其人,而秦香莲是杜撰的。陈世美并不是驸马,而是一般的州县官员,为官清正廉明,深为百姓爱戴。关于陈世美被丑化,都是唱戏惹的祸。据说一个很有名的戏班,将同台演秦香莲喊冤和歌颂陈世美的戏。可是演来演去竟将前一场的男主人公变成了陈世美。而听众强烈要求...

查看全文 >>

三国凤雏是谁(三国凤雏是谁的故事)

三国凤雏是谁(三国凤雏是谁的故事)

三国里的凤雏指的是庞统,是三国时期刘备账下的谋士,与诸葛亮齐称为“卧龙凤雏”,他们二人都是刘备的军师。公元214年,刘备围攻雒城,庞统带领将士进攻,不幸中箭身亡,时年三十六岁,后刘备追赐其为关内侯,葬在落凤坡。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涌现了很多惊才绝绝的谋士,其中有四位顶级谋士,卧龙、凤雏、冢虎、鬼才,...

查看全文 >>

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朝代(新石器是什么年代那个时期)

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朝代(新石器是什么年代那个时期)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查看全文 >>

蚩尤黄帝炎帝是真实存在吗(炎帝黄帝和蚩尤之历史的真相)

蚩尤黄帝炎帝是真实存在吗(炎帝黄帝和蚩尤之历史的真相)

历史上蚩尤是真实存在。黄帝,炎帝,蚩尤,(轩辕也就是皇帝)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在考古学上有明确的记载。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查看全文 >>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延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延续)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他们有着不同的灿烂辉煌文明历史,而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造纸,火药,活字印刷,地动仪,为人类发展文明做出了贡献!...

查看全文 >>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吗(樱花属于中国还是日本)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吗(樱花属于中国还是日本)

樱花之所以作为日本国花,是因为樱花的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樱花的花期一般只有三到五天,因为樱花选择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这就是樱花精神,又称死亡之花。日本人很爱樱花,不光是欣赏它的美丽,而且欣赏它灿烂中凋落时,不污不染,轻盈洒脱的性格,这恰恰是日本人民崇尚的日本精神。...

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