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天地 > 刘荣为什么被废了太子(刘荣被谁害死的)

刘荣为什么被废了太子(刘荣被谁害死的)

阅读量:2370 时间:2023-02-22 15:25:32 作者:青逸雅

摘要:刘荣,汉景帝长子,也是栗姬为汉景帝所生的三个孩子之一。汉景帝即位后,因为皇后薄氏无子,刘荣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姬没有答应长公主的求亲要求,把长公主推到了王娡一边。在景帝那不断诋毁栗姬,再加上栗姬在汉景帝病重时,拒绝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逐渐被汉景帝冷落,并且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改立刘彻为太子。

汉景帝在位16年,立过两位太子,一位是长子刘荣,一位是十子刘彻。刘荣在被废两年后死在了长安监狱,刘彻成了大名鼎鼎的汉武帝。那么刘荣既然被废了太子之位,为什么还落个难逃一死的结局呢?

刘荣被废的过程

西汉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少出现众皇子之间争储位的情况,即便是争,本人也不会出面,都是各自娘家人在暗中发力。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不复杂,因为皇子早早都被封了王,接着就到封国就藩了,这样一来太子身边自然就清静了。如果偶然有人出来和太子争位,那就说明这个皇子年纪小还没被封王或是封了王还没去就国,而替他争的多数是他的生母。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不是嫡长子,由于薄皇后无生育,所以他这个长子便成了最有资格的太子人选。公元前153年,刘荣成为太子,但此时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因为母亲还是“姬”的身份,连“夫人”都不如,离皇后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生母被立了皇后,他的太子之位才能算铁板上钉钉的事儿。

可是,栗姬面摆着一个很难绕开的障碍——薄皇后。薄皇后无子不是过错,不能做为被废黜的理由,何况还是薄太后的族人,汉景帝需要慎重对待。所以薄皇后无子并不尴尬,尴尬的是刘荣的生母栗姬。

在刘荣成为太子的两年之后,薄皇后被废,于栗姬似乎看到了光亮,实际上她已经被人推到了深渊边上。因为在这两年里,馆陶公主刘嫖与王夫人已经编织起一张结实的“大网”罩在了栗姬头上,最终栗姬不仅没有成为皇后,而且还被汉景帝冷落。紧接着,刘荣被废。

馆陶公主与王夫人用环环相扣的计谋将刘荣母子拿下,目的就是让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当太子,馆陶公主则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彻为妻,将来好成为皇后。而导致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栗姬在刘荣被立为太子后,直接拒绝了馆陶公主的结亲请求。可见栗姬是一个头脑不清醒的女人,她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将对馆陶公主给汉景帝选送美女的成见,耿耿于怀地放在了首位。

憋屈窝囊的临江王

公元前150年,刘荣被废掉太子之位,汉景帝将他“逐出”京城长安,让他到临江国就藩。临江国原是刘荣兄弟刘阏于的封国,正好刘阏于刚去世不久,无后,所以等于是刘荣继承了兄弟的封国。

当时刘荣已经二十出头,对自己前途有清醒的认知,过眼皆是云烟,好好享受当下吧,于是开始营造宫殿享受人生。但是,宫殿还没有建成就被人告发,原来宫殿位置占去了宗庙旁边的一块空地。

侵占祖庙是一种对祖宗大不敬的行为,处罚的尺度也因人而异,能宽能紧,但汉景帝还是召刘荣到长安觐见。说是觐见,其实是受审,审刘荣有人还是酷吏郅都,可以想像刘荣也不会有好结果。

汉景帝对刘荣如此严苛,其实是想给各诸侯国做个表率。在七国之乱前,诸侯国的相国及二千石以上官员均由朝廷任命,而诸侯国有军事、行政、税收等诸多权力,五分之四独立于朝廷。因此,这些诸侯国才渐渐壮大起了对抗朝廷的实力,最终引发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马上针对诸侯国制定了一系列压制削弱它们的措施。最终,诸侯国两千石之下的官员也由朝廷任命了,而且好多权力都被朝廷剥夺了,还时刻被朝廷派官员监视着,等于是朝廷将诸侯王们关到笼子里养。

刘荣被立为天子的时间正是平定七国之乱第二年的事情。他被被废掉太子位时,正是朝廷打压诸侯国的高峰期,所以他的越制不仅受朝廷派驻官员的检举,而且汉景帝也要打他板子,以儆效尤,否则无法表率诸侯。这样的形势下,就决定了刘荣想潇潇洒洒做个诸侯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刘荣为何难逃一死

刘荣临行时心情很沉重,在陵江北门祭祀路神,完事上车正要出发,车轴却突然断了,车身也烂了,只好换辆车再走。围观百姓觉得蹊跷,纷纷私语说他们的王回不来了。汉朝人还很迷信,做事情前要先祭祀占卜一番,这个征兆于刘荣来说很不吉利。

原本说好的是觐见汉景帝,可到了京城长安后,刘荣并没有见到汉景帝的面,而是直接被郅都关进监狱。郅都是一个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酷吏,刘荣怕了,于是请求面见汉景帝或给汉景帝写书信说明情况,但郅都一样都没准许。后来,魏其侯窦婴才偷偷送去一些刀笔,但刘荣在写完信后就自杀了。

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徵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史记•五宗世家》

显然这个结果是无人预料到的。

首先,汉景帝让郅都审讯刘荣,一是避嫌,二是公正。如果汉景帝亲自讯问刘荣,就不太容易做出客观决断,还可能会引起诸侯国的非议。而郅都正是一个以刚直无私著称的人,所以汉景帝用郅都能得到一个所有人都认为公正的结果。

其次,从郅都的角度出发,他之所以拒绝刘荣再三请求,就是不想徇私情,从而砸了自己铁面无私的招牌,毁了自己刚正不阿的人社。但他不愿意看到、也没想到刘荣用那种方式了结自己。

但是,刘荣感到的是无尽的屈辱与绝望,屈辱是堂堂诸侯王不应该受一个酷吏的羞辱,绝望的是母亲被人设计致死,自己被从皇太子贬为一个小诸侯王,而且做事情还被人挑毛病,受朝廷管制。

依照汉朝律法,刘荣侵占宗庙空地这件事情罪不致死,换了别人审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如果确凿属实,最重的处罚就是除了封国,贬为庶民。实际这个可能并不大,通常的做法就是削去一块儿封地,或者干脆降为普通列侯,即便如此,刘荣也可以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但刘荣认为自己不能接受那样的耻辱,感到绝望,还不如以自杀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所以,刘荣之死与自己的性格及心胸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一味怪汉景帝逼杀刘荣,也有失偏颇。但刘荣死了也少了汉景帝的一份担忧,因为朝中还有一帮大臣对刘荣念念不忘,比如曾经做过刘荣老师的魏其侯窦婴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汉景帝去世,这帮人会不会拥戴刘荣取代刘彻呢?这可能才是汉景帝将刘荣之死这件事平淡对待的原因。

相关阅读
楚河汉界在今天的哪个地方(楚河汉界是指今天的哪个省)

楚河汉界在今天的哪个地方(楚河汉界是指今天的哪个省)

在今天的河南省,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查看全文 >>

乾隆为什么喜欢令妃(乾隆为什么选择与令妃合葬)

乾隆为什么喜欢令妃(乾隆为什么选择与令妃合葬)

令妃的脾气好,长得美,符合乾隆的审美。所谓的脾气好,并不是说唯唯诺诺,而是非常调皮,有青春气息。其实古代的皇家后院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各种各样的女人,她们到了后宫当中是龙得卧着,是虎得盘着。可唯独令妃是个例外,令妃不但活泼可爱,甚至还敢和乾隆皇帝开一些玩笑,说一些调情的话,也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令妃。...

查看全文 >>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沈万三的墓地在哪里)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沈万三的墓地在哪里)

沈万三之所以被杀,主要是染指了皇权的范围,早年财力支持陈友谅,后来支持朱元璋,在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时,沈万三主动出资进行,沈万三修建的城墙全部都是糯米水浇筑的,很是坚固,而朱元璋修建到一半就财政紧缺,而且沈万三修建的比朱元璋修建的更高大、气派,一个平民的财富都赶上了国家了,这让皇帝能安心舒服吗?后来修建完毕,沈万三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竟然提出要出钱犒赏士兵,这不找死么?...

查看全文 >>

为什么商朝以后无人皇(商朝之后再无人皇只有天子)

为什么商朝以后无人皇(商朝之后再无人皇只有天子)

商之前称人皇,与天平齐,商之后称天子,代天牧民。周王所处的商朝,一直认为自己是人的皇帝,是天下的统治者,就像皇帝、皇帝和诸神一样。地帝和圣人玉帝是同级的,享受着人间的生活,所以古代的王朝就有五百年多了。然而,自周朝以来,“王”的地位成为“王权神授”的概念,是天赐之物。从历史上,纣王无愧人皇。从神话方面分析,当为最后的人皇!...

查看全文 >>

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最厉害的十大谋士)

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最厉害的十大谋士)

诸葛亮和庞统都不错,一个卧龙,一个凤雏。当然,庞统比诸葛亮欠缺了一点,他稳不住气,在与诸葛亮一起在刘备那当军师时,急着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吧,在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不幸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查看全文 >>

武则天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子)

武则天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子)

武则天后面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曾两度在位,但也仅仅执政五年半。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李显继承皇位,但庸弱无能的李显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加上先帝命宰相裴炎为顾命大臣(帝王驾临终前委以重任的大臣),皆听命于武则天。后李显想要建立自己的集团,重用岳父韦玄真,结果触怒武则天。继承皇位仅55天的唐中宗李显就被武则天给废了,并赶出了长安。改立李显的弟弟李旦为皇帝,也就是傀儡皇帝唐睿宗,武则天此时一直都是当权者。...

查看全文 >>

李治是昏君还是明君(武则天比李治大多少岁)

李治是昏君还是明君(武则天比李治大多少岁)

李治不算昏君,他属于身不由己。李治资质不错,处理政务能力也很强,但身体太差,加上当上皇帝前和武媚娘偷情,继位后更天天和后宫厮混,经常头昏,不能料理政务。武则天曾经担任李世民十几年的私人秘书,对批阅奏折比李治更在行,于是替李治担当起处理朝廷政务的重任。...

查看全文 >>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

刘邦在生命中最后时刻也不忘对自己昔日的兄弟狠下杀手,根本不是因为刘邦老糊涂,刘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刘氏江山的万世长存。在这个大目标之下,牺牲任何人刘邦都是可以接受的。别说一个樊哙了,就算是他儿子敢威胁到刘氏江山的万世长存,刘邦都不会介意狠下杀手的。而且归根结底,刘邦忌惮樊哙,甚至想要杀掉樊哙以绝后患,并非因为樊哙自身威胁到了刘氏的江山。樊哙也是被人拖累了,这个人就是樊哙的妻姐,吕后。...

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