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国出现过许多残暴的君主,其中令人比较深刻的就是商朝的纣王了,很多人都认为纣王是个昏庸无道且十分好色的君主。
在历史中记载他宠幸妲己、残害忠良等等罪名,还因为他诞生了一个成语“助纣为虐”。
因此才会出现“武王伐纣”,当时周武王为了召集人们攻打商朝,曾为纣王立下四大罪状,在《尚书》中有所记载,这四大罪状是:“对百姓残暴不仁、听信妲己谗言、不认真祭祀祖先、不用叔伯兄弟”。
随着商朝的灭亡,在民间却流传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纣王之后再无人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历史就如同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一段历史都是胜利者所写,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不可信的。
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人们发现历史上的纣王其实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残暴。
纣王子姓名受,而他那些残暴不仁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周武王为了伐纣而列举出来的,纣王虐杀比干、酒池肉林等等事件,也是司马迁添油加醋所写。
随着河南出土的甲骨文,纣王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终于要被甩开了,商朝的许多人都十分迷信,那个时候他们信仰天神相信占卜术,甚至会举行献祭活动。
许多被选中的奴隶,不是被火烧就是被斩首,甚至还会在头骨上刻下铭文,根据记载商代古墓中所殉葬的奴隶至少有4000人。
而纣王显然对迷信这方面并不认同,他为了推翻人们迷信的想法,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射天”,在当时那个充满迷信的社会,这样的举动显然是大不敬。
纣王将一个玩偶绑在木桩上,说它是天随后便用箭射它,并且下令取消所有祭祀活动,要知道祭祀活动的供品不光是猪、牛、羊等等,有时候还需要活人。
纣王这种取消祭祀的行为等于救了许多人性命,而且他攻打其他部落时也不会杀死奴隶,而是将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队中。
虽然纣王这种行为是在救人,但在周武王眼中却不是这样,他认为纣王“图厥政不蠲 ,天惟降时丧”、“弗惟德馨香祀 ,登闻于天”。
正是因为这种举动,导致纣王得罪了很多贵族,在周武王的带领下,这些贵族纷纷开始攻打纣王。
商朝被灭后,周武王建立周朝甚至提出“天命所归”的说法,而历代皇帝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评价纣王:“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很明显司马迁一边抹黑纣王,却又一边夸赞他,显然他对纣王是否是个昏庸的帝王产生了怀疑。
都说纣王宠爱妲己,其实妲己就是个部落族长的女儿,而且纣王那时已经60岁了,妲己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之所以说妲己是狐狸精,那是因为她们部落的图腾是狐狸。
郭沫若曾对纣王评价:“尽信不如无书”、“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由此可见纣王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都被称为天子,意思是天的孩子,但是在周朝以前却不这样称呼,“三皇五帝”就是个例子,人皇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人都十分迷信,天子这个词显然是在向天臣服,而“三皇五帝”中的称呼,则是与天平起平坐,因此才会有“纣王之后再无人皇”的说法。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评论,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