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天地 >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阅读量:6351 时间:2023-02-23 04:25:30 作者:苑春绿

摘要: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具体体现1、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2、对外来宗教,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3、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在不同领域之中都有着自己最鼎盛的方面,如汉朝时的军事,宋朝时的经济。但如果说到对外交流最频繁的朝代,那想必唐朝是独树一帜的。

虽然唐朝同样在文化、经济与军事之上为世人所称道,但在对外交流这一方面,它却凭借自身开放的思想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领先,在当时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东亚中心,吸引无数外国民众前来中国游览、经商或定居。 它在对外交往上的世界格局,自然也因为所需要面临的不同环境而展现出了相对应的姿态。

QQ截图20230223091836

唐朝对外交往情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1、唐初以战争作为自己的主要对外手段

由于隋朝末年战乱的影响,唐朝虽然一统中国,但在建立初期还是不得不对外呈现出较为柔软的姿态,就如同汉初时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一般。 这种和平的获得轻而易举,可相对应的,一旦唐朝积累了足够的对外扩张资本,便立马会将自己从这种憋屈地位中脱离出来。

事实也正是如此,唐朝接连对突厥、高句丽、吐蕃等政权发动战争,这既是为了稳固自身政权,也是宣告自己霸主地位的必要举动。

 

唐朝地图

2、唐盛时以展现大国形象为主

随着唐朝的越发兴盛,它逐渐不再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作为自己对外的交往手段 。一来战争本就是消耗国力的事情,不宜过多使用;二来唐朝疆域几乎已经拓展到极致,无需再向外发动极致的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友善对待来自外国的使节、商客以及留学生,并且用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犹如一盏明灯般吸引着周围其他各邦学习模仿,在精神层面上使自己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

3、唐中后期逐渐放弃对外争霸

唐玄宗政治生涯的拐点是安史之乱,整个唐朝亦然 。安史之乱后,原先的盛唐气象不复以往,藩镇势力尾大不掉,中央政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军”,只能采取姑息政策。

直至唐朝灭亡,唐朝社会的主流现象一直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的斗争,难以脱身于这种内耗,已经没有实力也没有空闲对外争霸。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唐朝在中亚等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消退。

 

安史之乱

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根据现实环境而有所分类

1、发动战争的对外扩张者

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时,一个政权往往会遭受到来自其他政权的侵犯,当时的唐朝便是如此 。虽然唐朝在花费五年时间后奠定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但常年的战乱却使其在初期失去了对外作战的资本。

东突厥趁唐朝立足未稳,便想要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的行为,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对唐朝一直虎视眈眈, “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化解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战争,并为后面唐朝的反击打下了基础。

唐朝在养精蓄锐发展实力的同时,东突厥内部却再度出现了分裂。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对突厥的进攻,并且最终取得大胜,将唐朝的版图扩大到了今贝加尔湖以北一带。 在面对其他与自己利益相冲的敌人时,唐朝也并未有丝毫手软。

 

无论是党项、吐蕃、高句丽、新罗还是渤海国,都曾因此与唐朝发生过规模或大或小的战争。虽然每一场战争都相当消耗国力,但正是因为着战争的手段才使得唐朝获得了在东亚的霸主地位,自己的政权得到了稳固。

除了这种对外敌侵犯的战争,唐朝当时还注重自身在西域的势力开拓。 自汉朝以来,西域就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各方面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会随着时代变化而遭到削弱,但却一直从未断绝。

由于西域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有着巨大差异,这使得两地之间互相都对对方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当时的中国人也一直以拥有西域的稀有物品为荣。

随着唐朝自身国力的越发强盛,它有能力也有意愿向西域拓展自己的势力,并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李世民

面对这种唐朝一家独霸的情况,其他西域势力自然有所不满,时常便会发生叛乱, 但真正能够与唐朝进行对抗的却是另外两支势力——阿拉伯帝国(大食)和倭玛亚王朝。

其他已经臣服的吐火罗斯坦诸小国面对来自这两个势力的攻伐,不得不向唐玄宗求助:付望天恩处分大食,令免臣国征税。臣等即得久长守把大国西门。”

虽然唐朝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并未直接出兵,但也做出了其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深刻表明了其并不愿意放弃对西域控制的心理。

2、与他国在政治上进行和平外交的对话者

有敌人自然也有朋友,唐朝虽然在武力措施上毫不手软,但如果遇到真诚来和平交往的,却还是会回以较为真挚的态度,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日本。

 

遣唐使

在白江村战役惨败后,日本意识到了自己与唐朝之间的极大差距,并在痛定思痛至之下决定学习唐朝的政治、文化等一切先进成果,并开始大量派遣留学生来到唐朝。

对于这些留学生,唐朝政府则给予了较为优待的条件,不但衣食住行上全都免费,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对外国人之间的纠纷来进行处理。

除了日本,在对待其他外国使节时唐朝政府基本上也都采取了一定的重视态度。 在长安城的四座城门附近都设置有客馆,外国使节一抵达长安便可以在这里临时安顿下来,之后鸿胪寺会派遣专人来引导其接下来的行动。

除此之外,唐朝政府还会询问使臣有关其当地的风土人情状况,从而绘制地图。对于朝贡物品,也是由鸿胪寺估定价值之后来作为回礼馈赠的依据, 虽然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唐朝国力的损耗,但却深刻彰显了唐朝作为东亚霸主的气度。

 

唐朝与西域交往

3、对商业贸易管理采取合理措施的管辖者

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之上,唐朝政府并没有选择一昧地打压或者偏袒本国商人,而是采取了平等对待的政策来更好地促进贸易发展。

其实,早在隋朝之时,无论是西域诸国还是隋朝政府都对西域贸易的开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渴望:“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

虽然由于隋末的战乱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使得这种贸易一度停滞,但唐朝的建立无疑又对它的兴盛带来了希望。

 

当然,唐朝皇帝和官员也大多都对西域贸易路线的开通保持着较为热切的态度, 因为这不仅能够为唐朝谋得巨大利益,也是一种见识异域风情的满足好奇心之举。之后唐朝对外发动的几场战争使这种好奇心得以实现,并且设置了都护府来维持本地秩序。

除了对路上丝绸贸易路线的重视外,唐朝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市舶使来管理海外贸易和政府的奇珍异宝采购。同时,唐朝政府还命令本地官员不得刻意刁难外国商人: “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笞一等,罪止杖一百。”

唐朝对外不同交往格局的形成原因

1、强盛的国力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汉唐等寥寥几个朝代能够做到将西域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原因无他,完全就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国力来作为依托。

 

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这些就是他能够兴兵讨伐匈奴的资本,而霍去病、卫青等人则是讨伐之时不可或缺的良将。唐朝初年的情况则与汉朝极为相似, 同样是依靠雄厚的国力和一众良将把外敌几乎消灭殆尽,从而建立了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唐朝对外诸多政策的制定并非仅仅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是更多地衬托出大唐的威名和作为大国的气度,换句话说,面子更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唐朝只是一个中原大地上的割据势力,在保证自身生存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在对待他国时采取如此多种多样的外交政策呢?

 

2、开放的文化是不同政策制定的推动力

不同于秦汉帝国那种想要使外部政权成为自己臣服者的征服姿态, 唐朝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显得更为温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与其包容且开放的社会风气有关

唐朝建立时,尚且还受到魏晋南北朝几百年分裂时期所带来的民族融合的余风影响,对华夷之分并不明显,这使唐朝统治者在思想上也较为开放。

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繁荣且各族和平相处的社会,而不是一个汉族独自处于统治剥削地位的单极残酷社会。

 

总结

总的来说,唐朝对外交往格局的变化与其自身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当它已经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之后,无论是其实力还是人本身的探索欲望,都在不断推动着它向外扩张,向整个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自己的影响力。

而事实也正如它所预料的发展般,唐朝的影响力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直至如今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随着唐朝的逐渐衰弱使得这种对外交往格局持续缩小,但它依旧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创举和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阅读
宋朝为什么打的过吐蕃(唐朝真的打不过吐蕃吗)

宋朝为什么打的过吐蕃(唐朝真的打不过吐蕃吗)

唐亡后,不仅中原分崩离析,吐番也由一个统一王朝分散成了许多部落。直至宋朝,吐番又开始出现各部落之间的联盟,军事实力比不上宋朝,但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势力。...

2023-02-11 查看全文 >>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关羽之所以说赵子龙是一家兄弟,这是因为赵子龙在很久之间就跟随了刘备,并且赵子龙多次救了刘备,也为保护阿斗曾经在曹营七进七出,可以说是刘备大江山的功勋元老,所以关羽才在刘备分封五虎上将的时候说赵子龙是一家兄弟,这也可以说明他们在多年的相处中关系极好。...

查看全文 >>

真武大帝和紫微大帝谁厉害(紫微星为什么老是下凡)

真武大帝和紫微大帝谁厉害(紫微星为什么老是下凡)

紫微大帝,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一中年帝王像。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因为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而真武大帝又是北极四圣之一。而北极四圣是北帝的部下,北帝就是紫微大帝。所以紫微大帝真武大帝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查看全文 >>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荆轲刺秦王的真实情况)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荆轲刺秦王的真实情况)

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秦已灭韩赵,兵临易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查看全文 >>

刘封为什么不发兵救关羽(三国演义刘封为什么不帮关羽)

刘封为什么不发兵救关羽(三国演义刘封为什么不帮关羽)

话说关羽被困麦城,廖化杀出重围直奔上庸求救。那刘封就和孟达商量了:“我叔父让人给包了饺子啦,你说怎么办?”孟达就分析了一下当前形势说:“荆州都让孙权给占光了,就剩老关一个小小麦城也挺不了几天。再说曹操也盯着咱上庸这块地盘,我们要是出去了搞不好连自己也得赔进去。”那刘封还颇讲些仁义道德,说:“好歹关羽也是我叔父,怎么能不理他呢?”这时孟达就说出了一通堪与至尊宝经典谎言相匹的道理来:“你当他是叔父,他可不把你当侄子。...

查看全文 >>

为什么都说刘邦是小人(为什么说刘邦是小人的鼻祖)

为什么都说刘邦是小人(为什么说刘邦是小人的鼻祖)

把刘邦说成是无耻小人,这确实是对刘邦最大的误解,如果客观的评价刘邦的话,他其实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君主。在他从布衣到皇帝的奋斗历程里,他至少有三项优点是常人所不及的。一是果敢,一是隐忍,一是大度。...

查看全文 >>

刘荣为什么被废了太子(刘荣被谁害死的)

刘荣为什么被废了太子(刘荣被谁害死的)

刘荣,汉景帝长子,也是栗姬为汉景帝所生的三个孩子之一。汉景帝即位后,因为皇后薄氏无子,刘荣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姬没有答应长公主的求亲要求,把长公主推到了王娡一边。在景帝那不断诋毁栗姬,再加上栗姬在汉景帝病重时,拒绝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逐渐被汉景帝冷落,并且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改立刘彻为太子。...

查看全文 >>

楚河汉界在今天的哪个地方(楚河汉界是指今天的哪个省)

楚河汉界在今天的哪个地方(楚河汉界是指今天的哪个省)

在今天的河南省,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查看全文 >>

乾隆为什么喜欢令妃(乾隆为什么选择与令妃合葬)

乾隆为什么喜欢令妃(乾隆为什么选择与令妃合葬)

令妃的脾气好,长得美,符合乾隆的审美。所谓的脾气好,并不是说唯唯诺诺,而是非常调皮,有青春气息。其实古代的皇家后院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各种各样的女人,她们到了后宫当中是龙得卧着,是虎得盘着。可唯独令妃是个例外,令妃不但活泼可爱,甚至还敢和乾隆皇帝开一些玩笑,说一些调情的话,也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令妃。...

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