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天地 > 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

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

阅读量:3627 时间:2023-02-09 07:25:31 作者:止兰英

摘要:明朝是朱棣迁都北京的,朱棣在发动政变之前就是燕王,驻地在北京,势力范围也在北京。他在那里发展多年,他也是个有作为的君主,已经有了相当的势力,可以说在北京,朱棣可以消除许多隐患,得意坐稳这个抢来的江山。

朱棣大明朝的帝第二位皇帝,他通过武力的方式谋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当时大明王朝的帝都是现在的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地带,朱棣未登基前的封地就是北平,他以天子守国门的方式想要迁都北平,他不想明朝的官员收到繁华地带的腐蚀。

并且想要加快北方商业发展,国家南北的平衡,因为朱棣是夺位称帝,所以他在自己的大本营发展会使政权相对稳定。就让我来大家分析朱棣为什么会迁都北平。

地域的差异,平衡南北经济

朱棣没有登基前,大明的国都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以此为基础逐渐开始统一了全国,南京在当时可以说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再加上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南京就有了安全的防御体系。除此之外南京周围都是高山险地,有着这些天然的屏障拱卫着南京,因为交通发达,促使了商业繁荣,让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而朱棣的封地北平是前朝的国度,因为它是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明朝为了消除它的影响,在攻破它以后,就实行迁民于内的方式,将大都也就是北平的百姓都迁到了内地发展,让这个曾经辉煌繁荣的都市逐渐萧条下来,再加上北平是大明王朝北方的边防中心,致使它是军事重镇,所以经济文化相对薄弱许多。

这样巨大的差异,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选择北平当自己的首都,毕竟当可皇帝以后,再怎么勤于政事,南京这么的繁荣,偶尔还是放松一下的吗,以南京为代表的南方经济因为交通便利和政权中心的问题不断得到国家的大力发展,促使越来越繁荣。但是北平处于明朝的北方,他是一个内陆区域,它多群山峻岭,交通只能开人力和马车,导致了商业发展很不顺利,再加上北方常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袭,这样就让北方的经济商业受到破坏,这些不利的因素让北方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南方。

朱棣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眼光非常长远,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地一城经济带动上来的,而是全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很好才行,这样才回事大明的综合国力不断上涨,而带动北方经济发展需要些什么呢?

他不是靠几项政策就可以摆平的了的,毕竟中央政权和地方治理还是有点遥远的,就会导致国家上有了发展经济的政策,而地方上为了自己的私利就暗中想出对策应付中央,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朱棣永乐迁都北平这招就很妙了,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权中心,强大的明朝肯定会让许多番邦来进贡,此时的北平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我们总不能让自己的脸显得面黄肌瘦,而肚子上却是一堆肉吧,明朝政权肯定会大力发展国都,也就是北平,这样以北平的经济发展不断影响和辐射北方的其它城市,正所谓上行下效,政权中心肯定有很多附庸者,这就导致大量百姓涌入北方,通过消费拉动北方经济,实现了明朝均衡发展。

地处边镇,天子守国门

南京的交通便利,而且还有长江屏障守护国都,周围也有崇山峻岭这些天然屏障。整个南京防御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北平这座城市可以说是边疆重镇,他存在的意义在军事上的作用更多一些。

因为明朝在消灭元朝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逃亡北方,为防止边疆地区再次受到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朱棣认为迁都在北平就可以让明朝的皇帝有危机感,不用时时刻刻沉溺于南方的繁华之地,让朝中大臣不用被这些奢靡之地所腐蚀。

于是朱棣在朝政中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就很好的为自己迁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以国家为己任为天下万民镇守边疆,这对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明朝迁都北平必会使北方的军事力量不断得到增强,毕竟不管是谁也要保住自己的命再谈其他吧。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南京是明朝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的国都,而朱棣实际是篡夺了自己的侄子的皇位,朱棣在南京的政权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他受到了许多人的语言攻击,虽然他可以杀一部分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是大家不是笨蛋,这样的话,朱棣难不成还要把所有人都杀死么,而北平不一样,他是朱棣的潜龙之地,在当地他很有威望,军事力量也很是强大,迁都北平会让朱棣的政权得到一定稳定。

说道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明白朱棣为什么迁都北平了吧,从经济上他是为平衡南北双方经济发展,政治上,他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军事上,他是加大对边防军事力量的投入,抵御外敌,我们可以说他的这项决策是利大于弊。

相关阅读
清朝为何弱小能灭明朝(深度剖析清朝弱小之原因与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

清朝为何弱小能灭明朝(深度剖析清朝弱小之原因与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

清朝能够灭亡明朝主要是因为其军事和政治上的优势。同时,明朝在内部政治和经济上的腐败也加剧了清朝的进攻。总之,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08-25 查看全文 >>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历史学家解析,揭开明朝末帝尊严之谜!)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历史学家解析,揭开明朝末帝尊严之谜!)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这位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一直被人们争议着,究竟是一个明君还是昏君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被历史学家所关注着,那么,我们来一起看看历史学家的角度吧,揭开这个朱棣尊严之谜。...

2023-06-05 查看全文 >>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谁(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谁(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位时间长达276年,期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有许多皇帝在位时间较长,但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就是明成祖朱棣。...

2023-05-20 查看全文 >>

朱元璋的五虎将是哪五个(明朝开国五虎将分别指哪五位将领)

朱元璋的五虎将是哪五个(明朝开国五虎将分别指哪五位将领)

明朝开国五虎将分别指1、徐达,2、汤和,3、常遇春,4、胡大海,5、沐英。...

2023-05-03 查看全文 >>

明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明朝迁都北京是谁的主意)

明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明朝迁都北京是谁的主意)

在历史上,一个王朝选择都城,一般都要综合考量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种因素,毕竟,都城的选择绝非儿戏,事关国祚。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担心生死不明的朱允炆以及他背后的势力对自己图谋不轨。毕竟,这个皇位来得不正大光明,而且自己的大本营在北方,南京显然不是自己的主场。对于这种解释,我表示认同,这的确是他选择迁都得一个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2023-04-10 查看全文 >>

苏轼因为什么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为)

苏轼因为什么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为)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湖北黄州。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查看全文 >>

历史哪个朝代最盛世(中国历史最盛世的朝代)

历史哪个朝代最盛世(中国历史最盛世的朝代)

历史上有四个朝代最盛世,首先是秦朝、第二个就是西汉、第三个是大唐、最后一个那就是清朝了。...

查看全文 >>

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鳌拜到底是不是忠臣)

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鳌拜到底是不是忠臣)

其实一直到了康熙制服了鳌拜,都没有给鳌拜定谋逆死罪,甚至在鳌拜死后,恢复他的名誉。其实康熙心里清楚,鳌拜压根就不是会谋反的人,他反而是大清的功臣,是爱新觉罗家族坚定的拥护者。鳌拜早年跟随皇太极出生入死,所以对皇太极绝对忠心。...

查看全文 >>

窦太后为什么偏爱梁王(梁王是窦太后的亲儿子吗)

窦太后为什么偏爱梁王(梁王是窦太后的亲儿子吗)

手心手背都是肉,妈妈都偏心小儿子,窦太后也不例外,独宠小儿子刘武。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窦氏被分给了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刘武。...

查看全文 >>

梁山好汉有几个女的(梁山多少个女好汉)

梁山好汉有几个女的(梁山多少个女好汉)

108好汉中有三个女性:扈三娘,绰号“一丈青”,梁山大聚义时,排名五十九,星号地慧星,与丈夫王英共同担任“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顾大嫂绰号母大虫,登州人氏,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一位,上应地阴星,担任东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后封东源县君,返回登州。孙二娘,菜园子张青的妻子,外号母夜叉,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被杜微飞刀打中,阵亡。死后追封旌德郡君。...

查看全文 >>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发生地)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发生地)

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

查看全文 >>

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抗战川军为什么这么多)

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抗战川军为什么这么多)

说到抗日战争,就不能不提到川军。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四川三百五十多万军人出川抗战,每五六个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为此,在抗战中有“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查看全文 >>

中国十大智囊代表人物(中国最顶尖十大谋士)

中国十大智囊代表人物(中国最顶尖十大谋士)

中国十大智囊代表人物是第十位明末叛臣——洪承畴、第九位唐太宗治国谋臣——魏徵、第八位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第七位蜀中卧龙——诸葛亮、第六位北宋开国第一功臣——赵普、第五位西汉创建第一谋略家——张良、第四位秦王朝千古一相——李斯、第三位奇谋商圣——范蠡、第二位春秋第一相——管仲、第一位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姜尚。...

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编辑热点